【资料图】
□蒋璟璟
暑假刚过大半,预算已花光。近日,家长暑期“烧钱”大战的话题冲上热搜。在社交媒体上,晒账单的父母纷纷大倒苦水,有的吐槽暑假40天孩子开销五六万,感叹“真的是娃放暑假,我放血”“再不开学,钱包遭不住了”。在孩子欢声笑语的假期生活背后,社交媒体上很多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。(中新社)
很多家长感叹,暑假“烧钱”,压力巨大。虽然此刻算账“叫苦不迭”,但彼时彼地、置身其中,“掏钱”却是心甘情愿,甚至颇有乐此不疲之感。暑期“烧钱大战”就是这样,当时很上头,事后很空虚。不少人网上吐槽,“再不开学,钱包遭不住了”,可倘若真有能花钱、要花钱的时候,想必还是会毫不手软。正所谓“再苦不能苦孩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”,这种根深蒂固的执念,往往会转化为“找地方花钱”和掏钱买单的强烈冲动。
毋庸讳言,所谓暑期“烧钱”大战,更多是家长们主动选择的结果。事实上,并不是没有“经济适用”的暑期度过方案。比如说,很多城市都提供了公立学校暑期托管服务,“官方带娃”收费低廉;再比如说,以往不少父母都会让孩子暑假跟着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回老家待一段时间,也算是不花钱的另一种生活体验……然而在当下的背景下,这些触手可得的“暑假方案”,却被很多家庭自动排除。“选贵的,就是选对的”,这种心理潜意识,深度主导了家长们的选择逻辑。
数据显示,暑期花销在5000元-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,占比35.27%,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花销在2000元-5000元和10000元-30000元两个区间的家庭,比例为30.62%和23.64%,仅这三个选项占比就达到了近九成。此外,今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倍,7月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%……当下,暑假带孩子旅游、参加研学团和兴趣班等等,已经成为很多中产家庭的标配。大势裹挟之下,彼此比着赛着较劲之下,不少家庭咬牙强撑,拿出一派“别人有的我也要有”的架势“应战”,到头来严重透支了家庭支付能力,照例又一副“一算吓一跳”的惊诧状。
对于一些家庭来说,“教育”是投资,为的是培养孩子。而对于另一些家庭来说,“教育”不过是消费,为的是享受过程。当与“教育”沾边的、似是而非的“项目”或“服务”越来越多,那些被动卷入烧钱大战的家长们,真的该重新思考下家庭财政和供需适配了。